8月23日,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的饕餮盛宴行至中场。大会以“共育新质生产力,共享智能新未来”为主题,当天,在该主题之下,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以 “智通未来,勿忘初‘芯’”为主题的分论坛,如期而至。
据了解,该论坛由智昌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智昌科技”)等单位举办。举办地点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人亦创国际会展中心。
论坛上,智昌科技的“匠心工业大模型”重磅发布。在现场,智昌科技总裁赵伟讲解了大模型的定位、特色及优势。
赵伟表示,匠心工业大模型主要由设计大模型、生产大模型、服务大模型、管理大模型等几大模块组合而成。
因此,产品定位颇为清晰。据了解,其定位是基于分布式工业互联网体系的工业垂直领域大模型。
其特色是深度融合“研、供、产、销、服、管”等工业核心场景,贴近工艺、场景和业务流程,完全价值导向,可灵活搭配多种主流通用模型。
其优势非常突出,可以提供优质工业客户孵化,大量工业数据训练以及应用工业场景复合多元。可以助力工业领域的全产业链,实现个性化制造,可以说是对中国新型工业化智造体系的一次精准赋能。
除了匠心工业大模型的横空出世,智昌科技技术副总经理戚骁亚博士在论坛上还详细阐述了工业大模型的技术演进和应用实践。戚骁亚博士更清晰地讲解了匠心工业大模型产品基于智昌蜂脑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建设方案,精准赋能工业应用场景,从而迈向工业智能新纪元。
作为深入工业领域全产业链的大模型产品,智昌科技“匠心工业大模型”可谓“第一个吃螃蟹者”。
财政部6月24日发布了今年前5个月财政收支运行情况。整体来看,1—5月财政收支数据表现平稳。值得注意的是,证券交易印花税减半政策,仍在发挥积极作用。今年前5个月,证券交易印花税439亿元,同比下降50.8%。
不容忽视的是,该大模型产品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历经了七个春秋的迭代升级,最终以匠心工业大模型的面目,展现在世人面前。
在外界看来,这无疑再一次诠释了“智昌科技为‘每一台设备、每一座工厂、每一条产业链’装上大脑”的内在涵义,再一次验证了智昌科技诞生7年来初心一直未变。
这要追溯至2016年。这一年,智昌科技由我国智能制造领域著名专家甘中学博士创立。在甘中学博士的掌舵下,创立之初,公司就明确定位为“以三元控制技术为核心、以集群机器人为载体”的创新型科技公司。
七年来,公司一直沿着这个目标进行研发投入、开疆拓土。由智昌科技自主研发生产的“工业大脑”——“ 智昌蜂脑工业互联网平台”,匠心工业大模型实际生长在该平台之上。
该平台是智昌科技七年来技术研发沉淀集聚而成的,过程漫长且曲折。七年间,公司经历了从“锐智”运动控制器到三元智能控制器的升维,从AE-Net OS操作系统到三元蜂脑的进化,以此构建了如今的“智昌蜂脑工业互联网平台”,并形成工蜂机器人微网、章蜂边缘网、群蜂产业云网等“三蜂网络”应用产品,构建了集群式网络化的“泛机器人”生态。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智昌科技已经服务于8000+家企业,在其全面赋能之下,进化而来的产业共享新生态,增速从10%提升到15%,5年增加产值2000亿元。
另外,智昌科技至今已累计完成了220+个典型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制造项目,涉及高端装备、 汽车、纺织、家具、制药、冶金等诸多行业。
智昌科技“工业大脑”赋能客户的经典案例俯拾皆是。比如江苏兴达“数字孪生工厂建设”项目,获工信部智能制造优秀场景;“基于三元控制的棒材精整线智能化解决方案”通过科技部重大专项;南康产业智联项目入选工信部智能制造优秀场景等等……
匠心工业大模型由精准重构工业产业链的“智昌蜂脑工业互联网平台”所孕育,发布之前,其早已经长期应用于企业生产制造之中,拥有庞大多元的应用场景。“工业大脑”使得各个环节的数据贯通,生产物流、信息流和工艺流“三流”协同智能工作,实现OT/IT深度融合。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智昌科技共有59个注册商标,225个软著证书,190余个发明专利。其中,形成“三元控制”核心技术及“三蜂网络”主营收入的发明专利达102余项。
2020-2023年,智昌科技年度研发费投入不低于11%。在共计350余人的整体团队中,有超过200人为研发和技术人员,博士、硕士占总人数的20%以上。
正是基于如此深厚的技术底座,智昌科技七年来获得诸多业界认可和赞誉。单2023年一年,智昌科技就获取了一长串的荣誉,包括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工信部面向重点行业特色平台、工业互联网+数字孪生试点示范单位、浙江省科技小巨人企业等等。
“人工智能将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标配,将加速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科技部副部长吴朝晖曾于3月公开称。
在吴朝晖看来,人工智能正处于群体性技术变革的起点。同时,“人工智能正在迈向大小模型协同、新智能形态快速发展的3.0阶段。”
无疑,智昌科技匠心工业大模型,正是大小模型协同的产物。其基于智昌科技多年沉淀的深厚技术底座,必将快速在诸多产品中脱颖而出,在广袤的工业领域绽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