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国民经济稳步回升,主要经济指标出现积极变化,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3%,涨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改善股票开户杠杆,国内需求逐步恢复。
房地产方面,稳市场的政策组合拳成效显现,受市场止跌回稳带动,大宗物业交易活跃度也有所提升。
克而瑞资管数据显示,11月内地32城大宗物业成交金额同环比均实现翻倍式增长,上海的优质资产表现依旧稳定,内外资持续“抄底”上海。
与此同时,大宗物业挂牌积极性也居高不下,32城大宗物业挂牌总价和挂牌项目数环比均有所增加,其中,南京、成都、广州大宗资产挂牌量增长显著。
11月重点32城大宗物业交易趋于活跃。无论是成交总金额,还是平均单笔成交额均呈现上涨趋势。
具体来看,克而瑞资管数据显示,11月32城大宗物业共20笔成交,总金额约136.1亿元,同比上升100%,环比上升近2倍;平均单笔成交额约6.8亿元,同比上升38.8%,处近一年相对高位。
从累计数据来看,前11月大宗交易总金额为843亿元,同比下降16.7%。整体仍略显疲软。
与前几年成交情况相比,本月成交规模及单笔成交额虽不及2021年及2022年同期,但较2023年同期有明显上升,同时与2020年成交规模相对持平。大宗交易市场迎来投资修复。
《中国适应气候变化进展报告(2023)》由生态环境部发布,概述了中国在适应气候变化方面的进展和成效。
除了交易活跃以外,重点城市大宗资产挂牌量显著增长。
克而瑞资管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1月底,中国内地32城大宗物业挂牌总价约为2.80万亿元,环比增加5.64%,大宗物业挂牌项目数环比增加6.16%较上月略有放缓,项目均价环比微降,下降0.43%。单笔挂牌金额超3000万元的大宗独栋资产项目中,南京、成都、广州11月大宗资产挂牌量增长显著,环比增速均超8%,北京、上海挂牌量环比上涨逾6%。
随着后续市场回稳,消费持续回升,重点城市大宗物业交易还将持续回暖。
重点城市大宗物业交易活跃,其中一线城市持续回暖。
一线城市中,上海、北京和深圳在11月均有大宗交易成交,其中上海成交规模达到了95.4亿元,占32城成交总金额的69%。另外,北京成交规模达到了12.3亿元,占总成交规模的9%。上海和北京两个城市成交总量占比接近八成。
上海仍是流动性最好的城市,下半年以来内资和外资纷纷出手“抄底”,且高性价比物业持续成交。
比如11月21日,卓越商企收购万科上海五角场写字楼50%股权,交易金额为3.38亿元,交易关联资产包括3栋建筑。11月17日,外资新加坡城市发展旗下基金收购松江租赁住房项目,交易作价未披露。
同时,一些流动性承压的房企也加快处置资产变现,险资进场“抄底”。比如11月5日,瑞安房地产发布公告,通过股权转让杨浦中央、创智天地股权,中国人寿81.26亿接盘。
近期,上海大宗交易仍以高性价比项目为主,且办公相关大宗资产交易主要以实体企业抄底自用写字楼项目为主。
今年10月上海长宁区延安西路500号的嘉宁国际大厦以约2.6万元/平方米的价格出售给一家浙江民营企业,成交总价约8.26亿元,该项目于2015年买入,成本单价约5.2万元/平方米(加改造装修),卖出价仅为买入时价格的一半。
此外,宁波、福州、佛山、杭州等城市基于法拍资产成交,大宗市场相对活跃。其中宁波大宗成交金额占比达到了7%,仅次于北京。
从买家来看,2024年11月,内资机构投资者成为当期收购方主力,月内成交额为81.26亿元,主要是中国人寿成交的两个上海综合体项目。
实际上今年以来,内资买家依旧占据大宗市场主导地位。克而瑞资管监测三季度,内资买家成交规模占比达到了72.2%。地缘政治及全球局势的不明朗的背景下,使得外资投资者愈发谨慎。
从业态来看,2024年11月32城统计口径内大宗交易物业类型以综合体为主力业态,总成交额为86亿元,同比增幅较大,占总成交额的63.2%。其次为商业资产,成交额为22亿元,占比16.2%,同比下降15.3%。办公/研发资产成交规模达1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较多,但远不及2022及2021年。
整体来看,随着国民经济稳步回升,房地产市场信心修复,楼市逐步止跌回稳,大宗物业交易也变得活跃起来,成交量和挂牌量均有所明显增长,但整体投资情绪依然保守,内资买家占据主导地位,预计随着房地产市场利好不断,将会有更多投资机构重返市场,推动核心城市大宗交易回暖。
重要提示:本页面内容,旨在为满足广大用户的信息需求而采集提供,并非广告服务性信息。页面所载内容不代表本网站之观点或意见,仅供用户参考和借鉴股票开户杠杆,最终以开发商实际公式为准。商品房预售须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用户在购房时需慎重查验开发商的证件信息。本页面所提到的房屋面积如无特别标示,均指建筑面积。